神譯局是36氪旗下編譯團隊,關注科技、商業、職場、生活等領域,重點介紹國外的新技術、新觀點、新風向。
編者按:當今世界,科技進步日新月異。在這個新時代,我們該如何更好地適應這個時代,并保持與時代的同步發展?這篇文章,原標題是Technology Is Changing The World—Here's How You Adapt,作者Darius Foroux在文章介紹了ADAPT適應框架,來幫助你更好地適應這個瞬息萬變的社會,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圖片來源:Darius Foroux
在科技領域,人們在談到創新速率重要性的時候,總是會談到摩爾定律。這個定律是由科技行業巨頭英特爾公司(Intel)的聯合創始人戈登·摩爾(Gordon Moore)提出的,他觀察到計算機中芯片的計算能力每兩年都會提高一倍。
計算能力的這種年均復合增長,是技術變革和經濟增長的關鍵驅動力。用當今的例子來說,如果你現在購買一臺計算機,那么它的計算速率可能會比你在2010年購買的計算機快32倍。
其他行業或技術的創新速率都無法達到這么快的地步。舉個不是特別貼切的例子,如今,你能買到的汽油動力汽車,其能源效率相比于2010年能買到的汽油動力汽車可能并沒有降低多少。
從我的個人經驗看來,大多數專業人士仍然在低估技術變革的力量。你只需要想一想你現在能做的事情,再對比幾年前自己能做到的事情。
雖然我們很容易就能注意到新一代智能手機在運行速率方面的變化,但我們總是會忽略這些變化對我們職業發展的影響。每當我了解某種新技術時,我都會立馬思考:“這種技術會怎樣替代我的工作?”
一些人認為,在本世紀內,人工智能將會替代許多種類的工作。一些人認為這種變化會在10年內發生,另一些人則認為會在50年內發生,但所有的人都堅信,人工智能是發展的必經之路。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做好迎接這個時代的準備。
如今,甚至已經出現了通過人工智能來寫文章的案例。沒有人的能力能夠超過科技??傆幸惶?,計算機和應用程序也許會讓人類的工作變得微不足道。
也許以上內容會讓你感覺很恐怖,但是事實上并非如此。我們應該不會迎來一個像《終結者》電源系列劇情里機器人控制人類的未來。相反,只要我們懂得如何有效地利用科技,就能過上更好的生活。
我由衷地希望我們都能夠減少工作時間,更好地享受生活。我們本應該有更多的時間來展開創意和文化相關的活動。不可否認的是,這在當下可能還只是像烏托邦一樣的幻想存在,但科技的不斷發展與進步,絕對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為了增加我們將來保持與時代和社會同步的幾率,我們必須以更快的速率適應科技變化。為此,我提出了一個可以提高適應性的思維框架。
為了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我們首先需要調整自己的心態——也就是看待世界的方式。因為行為往往是基于個人心態而產生的,因此,改變心態也是改變行為的先決條件。
圖片來源:Pexels.com @Alexas Fotos
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Carol Dweck)針對固有心態和成長心態提出了著名的定義區分。具體而言:
固有心態:認為事物是一成不變的。一個人的基礎能力、智商以及才能都是不可改變的固有特性。無論做什么事情,包括個人的努力,都無法改變這些特性。
成長心態:認為事物是可以改變的。一個人能夠通過努力、優良教育以及堅持不懈來提高自身能力。
我提出的這個ADAPT適應框架(譯者注:“Adapt”這一英文單詞可譯為“適應”),只有在保持成長心態的思維方式下才起效。保持成長心態,就意味著你認識到自己可以去適應與改變。
ADAPT適應框架能夠教會我們如何去適應。具體而言,它包括以下五個方面。
接受(Accept)新技術正在改變我們工作方式的事實。
棄用(Discontinue)傳統方法、思想以及策略。
掌握(Acquire)可以幫助我們在未來創造價值的新技能。
進步(Progress)要保持循序漸進,不要停止學習。
追蹤(Track)所處環境中的新變化。
在下文中,我將會詳細介紹ADAPT適應框架的每一個方面。
假設教育是一段有目的地的旅途。當我們畢業并且獲得文憑的時候,我們也就完成了這段旅程。
對于一些人而言,他們離開高中的時候就完成了這一旅程,而其他人可能則是在研究生畢業的時候才完成了這一旅程。不管教育旅途最終有多遠,大多數人都相信,它一定會走到最終目的地。
然而,這一觀點是錯誤的。我們必須認識到我們可以“活到老學到老”的事實。只要我們存在于這個社會中,我們就永遠在學習。世界并非一成不變,所以,ADAPT適應框架的第一步,就是要接受我們永遠不會停止學習的這個事實。
不可否認的是,我們幾年前學到的知識,可能在當今社會已經不再適用。但就我個人經歷而言,卻總是有人還在依賴他們十年前在學校里學到的知識。我擁有一個商科學位,而一些商科學生不久前都還認為,一家公司不可能同時實現成本領先和差異化。
不過,到了后來,科技的發展與進步使得公司能夠以較低的成本提供巨大價值。因此,商科學生之前的那種觀念就必須置之腦后。
當然,這只是一種假設情況。事實上,直到今天,世界上仍然有數以百萬計的商科畢業生在用傳統的眼光看待這個世界。
我們必須接受的是,自己所掌握的許多知識在如今社會都可能不再適用。如果不肯接受世界每一天都在變化這一事實,那我們將永遠無法適應這個世界。
事實上,從目前所處的社會而言,如果要說世界每天都在變化,也并非是特別瘋狂的說法。每天都會產生新的公司和行業。你是更喜歡做時代的領頭人,還是做時代的跟隨者呢?
圖片來源:Pexels.com @Steve Johnson
如果傳統觀念變得不再適用的時候,我們要必須要拋棄這些觀念。通常,我們都會高舉過去適用的那些傳統觀念。繼續用前文中關于商業的案例來說,即公司高管可能仍然會采用傳統的競爭策略來獲得盈利。
然而,過去獲得的結果,并不能保證將來仍然可以收獲這些結果。
為了適應當下和未來社會,我們需要不斷地拋棄某些觀念、想法、流程、策略以及戰術等等。我們需要拋棄舊有事物,從而為新鮮事物騰出空間。
自2015年以來,我一直在出版書籍和發表文章。從那時起,我就棄用了許多傳統的策略。
有一段時間,我的文章總是會同步發布在Business Insider,HuffPo以及The Muse等線上平臺或網站。但后來,這些平臺也改變了自己的運營策略,以至于我無法在多個平臺同時發表自己的文章。因此,我也棄用了這一策略。
另一個例子是出版書籍。雖然傳統出版方式仍然廣受好評,但對作者而言,這種方式并不一定能帶來更多利潤。
我最初計劃走傳統出版路線,但隨后我棄用了這一策略,并選擇自行出版高質量的書籍。在將來,我也許還會再次改變這一策略。
總之,為了適應社會,我們必須棄用一些別人正在使用的方法。不能僅僅因為大多數人都在做某件事,就認為這件事一定是正確的。
在棄用傳統策略后,我們必須要掌握新的技能來實現新的策略。僅僅使用一成不變的技能,不太可能指望獲得不同的結果,這就好比在使用相同原材料的前提下,你不太可能指望能做出讓人眼前一亮的菜肴一樣。
但是,大多數人只會在現有的想法和技能基礎上,為自己制定新的策略。如果我們保持使用與之前相同的技能,又怎么能期望得到不同的結果呢?因此,我們必須要掌握新技能,獲取新的信息和知識等等。
不僅如此,如果想成為適應性很強的人,就必須要更進一步。最重要的,就是要考慮自己所處的行業、既定目標和相關要求。
當我開始自行出版和發表的時候,我就掌握了包括圖形設計、文案編輯以及書籍內頁設計等新技能,這些技能都與我的目標高度相關。
此外,許多人都對適應科技存在誤解。大多數人都認為,為了適應科技,我們必須要學會編程。但這個想法是錯誤的。我們只需要對編程有基本的認識,這樣我們就不會對科技不可能實現的目標產生期待。
例如,在我家的公司,就有為專業洗衣機和烘干機設計的操作系統。我不知道如何為這些操作系統編寫代碼。我只知道這些代碼是如何運行的。
我還知道的是,我們無法實現將數據從洗衣機上傳到云端。我們需要將數據存儲在數據庫中,使其符合邏輯,為它創建前端,讀出數據,然后以可視化的方式將其呈現給客戶。
編程是一種順序性很強的活動。簡言之,如果我們不先行考慮B和C,那么我們就無法直接從A跳到D。
如果這樣還是不行的話,我就會開始從更全面的角度,去學習和了解編程。這對每個人都是有利的。編程實際上就是邏輯思考,它是用來解決問題的。優秀的編程人員不用走彎路就能解決問題。
第三步實際上并不僅僅講的是編程,而是自己要有意識地去掌握可以在今天以及將來可能會產生價值的新技能??傊?,你到底需要掌握什么技能,最終完全取決于你。
圖片來源:Unsplash @Lindsay Henwood
僅僅是掌握技能仍然不夠,我們還需要在已經掌握的技能基礎上取得進步。
例如,我一直在努力提高自己的寫作技巧。除此之外,我還在學習文案寫作、小說寫作以及劇本寫作等等。我想要了解所有的學科,這不是因為我想要從事不同的事業,我只是希望從這些學科中尋找可以學習的內容。
如果我們沒有保持學習與自己職業相關的技能,那就沒有在適應這個社會。這一點總是被人忽略。我們的每一天都在忙碌地工作,這導致我們對學習的重視程度不夠。
雖然使用ADAPT適應框架來掌握新技能是很好的事情,但是我們絕對不能忘記自己現有的技能。為了確保我們能取得進步,我們需要清楚地認識到自己職業中最重要的技能。
如果我們從事銷售或市場營銷,那這項關鍵技能可能就是說服力。如果我們擔任領導職務,那這項關鍵技能可能就與理解人類心理有關。
總之,技能不僅僅總是與某項特定活動相關。寫作、設計、編程、銷售、管理等都可以稱作技能;同樣地,心理學知識、情商、哲學知識以及傾聽能力也都可以被稱作技能。
簡言之,技能就是我們所擅長的一個方面,它可以是任何事情。如果想要把事情做好,那我們就必須取得進步。
在取得進步的同時,我們還需要隨時追蹤關注所處環境中發生的變化。我們不能期望自己每年發生僅僅一次變化,我們必須隨時關注可能改變世界的新力量。
這些力量通常都是突如其來的。多年以來,雖然很多人都預測稱,短期之內可能會出現一場席卷全球的大流行病。但在2020年,對于大多數人而言,新冠疫情的暴發完全是突如其來的。它有什么影響力?這個問題沒有固定答案,答案完全取決于我們何時提出這個問題。
因此,我們必須隨時追蹤關注周邊的環境、行業以及全球經濟的發展變化。對此,我自己會關注有關經濟數據、調查報告以及讀者、學生和客戶的各種行為。
值得一提的是,不要過分依賴新聞。我們需要借助自己的判斷能力,并且觀察身邊的人,了解他們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行為模式。這些才是更加重要的指標。
此外,廣泛閱讀并研究不同的行業也非常重要??傊?,一定要避免坐井觀天。
有時,我們所處的行業可能是發生變革最慢最遲的一個行業,有時它又可能是首個發生變革的行業。你需要通過觀察其他公司和組織在做的事情,從而來預測自己的業務中將會發生的變化。
例如,最大的住宿預訂平臺Booking.com首席執行官格倫·福格爾(Glenn Fogel)去年底接受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采訪時表示,在全球疫情形勢仍然得不到大面積控制的背景下,他們會接受許多用戶都將流失這一事實,并且在短期之內也看不到用戶回流。
全球范圍內的預訂量保持較低水平,對酒店、會議展覽以及餐飲等行業都會產生巨大的影響。
如果你認為ADAPT適應框架需要涉及到許多方面的內容與工作,那你就真正理解到了這一框架。適應變化需要時間和精力,并且需要投入大量的工作。這就是生命的本質。
如果我向你介紹一個簡單的框架,并且承諾它能讓你在短期之內就能獲得富有成效的結果,那這必定是謊言。
對我們大多數人而言,我們之所以掉隊落伍,最大原因就在于,我們不愿意投入大量時間來重塑自己和自己所做的事情。
但這不就是生命的意義所在嗎?我們總是在不斷適應所處的環境,生命一直都是如此。這不是我們想要從生活中獲得什么的問題,而是生活想要從我們這里得到什么的問題。
因此,我們就需要盡可能多地重復ADAPT適應框架。這并不是一個問題,而是一個可以改善我們生活和職業發展的機會。
譯者:俊一